千年成都、文脉青羊,浣花溪畔、草堂之旁,传马列主义之潮流、为百年大党之辉煌。2022年,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迎来了70周岁生日,70载深厚底蕴、70年奋进之路,让我这个只有4年“党校工龄”的新兵,也感到无比自豪和激昂!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尚记得2018年初,有缘参加省委党校公开考调的时候,其中一个考试主题就是“党校姓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以前在其他单位工作自然也是必须听党话、跟党走,但是从这一刻起,我开始与党校结下不解之缘,并且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愈发对“党校姓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初来党校,内心还是有着些许的紧张和忐忑。进校第一天,李新校长出席了我们8位新同志的集体谈话会,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到校院以来经历的校院环境变化和心路历程,并勉励我们要“干一段时间、成一番事业、留一份美好”。李新校长的殷切希望和嘱托,组织人事处的关心关怀与周到安排,身边领导和同事的热情与随和……一切都让刚来党校的我从紧张满满放松下来,一种久违感和归属感同时在心中开始萌芽生长。
而在紧接着的“党校姓党、我爱党校”主题活动第二季——“我在文明单位、我做文明职工”活动中,在这种归属和认同之上,更增添了自己能够成为党校人的自豪。校院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单位后,2018年开展的文明主题活动展现着党校人迈步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也让人感受到了党校文明的磅礴力量,我也有幸能代表决策咨询部在“我在文明单位、我做文明职工”文明论坛上分享一些体会和思考,在同前辈与同事的学习交流中,感悟党校代代相传的精神力量。
特别是在之后的校(院)“传家宝”活动中,能够亲身参与到与离休干部何静老人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陈更生教授的访谈,参与对原常务副校(院)长李锡炎教授、全国优秀教师邓佑忠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孙彪教授口述资料的整理。在面对面的聆听学习中,在亲手翻到一页页原始手写稿件、触摸到一张张校(院)的老照片后,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老一辈党校人的为党工作情怀,感受和学习到他们那优秀的作风、学风和家风,于是我也渐渐理解和明白了四川省委党校为什么行、为什么好,并且也希望自己能将像他们一样,在党校寻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和自豪感,像“爱惜羽毛”一样维护党校形象和声誉,将自己的一辈子奉献给党校。
做好党校人,便成了我生活的基本定位。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来党校后,我十分有幸地经历和参与了“一老两新”的岗位和内容,这些都是党校给予我的宝贵人生财富。
“一老”是组织人事的相关工作,几乎所有单位的运行管理都离不开组织人事工作,组织人事处也是校(院)的老牌部门,但是这份“老”彰显的是党校人的一种不变的精神风貌和工作追求。在这里,工作涉及量大面广、主业必须要精要细,甚至因为组织人事的特殊性和保密要求,很多工作要做却不能说。但是就是这样一群人在一起,讲政治、讲正气、讲担当,坚持组织原则,恪守职责、严于律己、修身正心、涵养情怀,充分发扬“党校姓党”的精神内涵,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每一个任务。也许因为组织人事有的工作专业性强,在这里的工作内容可能离开后便较少再涉及,但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工作方式、工作态度和工作情怀,必定让我受益终生。
“两新”则是决策咨询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建设相关工作。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的新要求。同年11月,校(院)成立了决策咨询部,教研咨“三驾马车”成为党校工作的重要引擎。这里是我来党校工作的第一个部门,在这里参与了决策咨询制度研究、决策咨询项目管理、咨政建议修改和报送、新型智库建设等工作,在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贡献党校智慧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做一些服务工作、出一份力,特别是听到有的咨政建议成功转化的消息,让我从另一个层面真切体会到“党校姓党”的现实意义。同时在与其他部门的学习交流和沟通互动中,也开启了我对党校工作的全面认识。
2020年4月,省委作出联合共建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的重要决策部署,同年9月,校(院)成立了教务二处(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教务处)。建设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两年多的联合共建,“外形上”我们有了自己的标识标牌和视觉形象,“灵魂里”我们有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和科研成果,“骨架中”我们有了“一总五分”总体布局和系列规范制度体系……“神形兼备”下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培训品牌日益响亮,四川长征干部学院一体融合发展充满蓬勃生机!在四川这片红色热土上、在省委党校这个红色殿堂里,能够参与到一个学院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中来,投身这项工作的同志们无不充满着一种历史责任感和工作荣誉感,我也希望自己能将对红军长征历史的喜爱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内容,奋力为党校高质量发展和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建设燃烧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不管是组织人事处,还是决策咨询部,或是教务二处,都体现了四川省委党校部门的一个共性和底色,那就是坚定把“党校姓党”的灵魂要求落在实处,这也让我在工作中时刻进行对照检查,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并且坚定了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应当做的事,在党校干出一番事业、作出一些贡献的决心。
做好党校事,便成了我工作的奋斗目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今天,党校迎来了事业发展的黄金期,主责主业的高质量发展日新月异,同时新型智库建设、县级党校分类改革、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建设、校园改造提升等新工作、新目标捷报频传,四川省委党校已经创造了历史,并且正在书写灿烂篇章!
站在70周年校庆的时间节点,我们更应该了解党校、理解党校、认同党校、服务党校。充分了解党校历史和职能,由此理解党校,特别是理解校院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党校的价值和文化,进而怀着这样一份理解和认同,身体力行地去传承和发扬党校优良传统和进取精神。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都是党校迈步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的一分子,更要永葆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永葆只争朝夕的拼搏劲头,永葆一往无前的斗争精神,勇于跨越前进道路上的“泸定桥”“夹金山”,敢于征服奋进征途中的“雪山”“草地”。要以身为一名党校人为荣,铭记党校历史、牢记党校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竭尽全力完成党校交给的职责和任务,把“党校姓党”烙进灵魂、印在心中。
铸好党校魂,这是我人生的矢志不渝。
忽然想到,当四川省委党校迎来百年校庆之际,我估计应该已经进入工作生涯的尾声了吧。我在岁月中翻阅了她的66年足迹,她手把手给予了我4年的关怀和成长,我更加热切地希望未来30年还能和她一块见证、一起书写、一同走过!
(作者单位:四川省委党校教务二处)